安徽正广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提名2024年度江西省科技奖励项目的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鄱阳湖流域复杂地质条件下电力系统直流偏磁风险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安徽正广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提名意见:
该项目围绕特高压直流偏磁预测与治理的重大需求,聚焦直流偏磁精准计算、可靠测量、定量评估、优化治理四大核心命题,开展创新攻关,形成集理论、技术、装备和应用于一体的系列成果。
项目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项,发表论文21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编制标准3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以陈维江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地电阻率勘探和直流偏磁计算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已在雅湖、昆柳龙、灵绍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指导完成了国网系统偏磁影响最大省级电网的偏磁评估和治理,支撑江西电网获得外省治理赔偿款,大幅减少了直流偏磁导致的变压器故障停运事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提名类别:科技进步奖
提名等级:一等奖
项目完成人:徐碧川、李唐兵、潘卓洪、童涛、谭波、王亮、鲁海亮、胡睿智、陈田、王鹏
项目完成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正广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项目简介:项目围绕特高压直流偏磁预测与治理的重大需求,聚焦直流偏磁精准计算、可靠测量、定量评估、优化治理四大核心命题,开展创新攻关,形成集理论、技术、装备和应用于一体的系列成果。项目成果在雅湖、昆柳龙、灵绍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指导完成了国网系统偏磁影响最大省级电网的偏磁评估和治理,支撑江西电网获得外省治理赔偿款,大幅减少了直流偏磁导致的变压器故障停运事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完成人基本情况:
1、徐碧川,高级工程师,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第1完成人,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总体技术路线,牵头组织项目整体研究工作。开发了浅层电性约束的磁电联合精细大地电阻率勘探反演技术。提出了基于设置附加电位点的直流偏磁评估方法。对江西电网直流偏磁实施了同步测试和优化治理。对主要创新点1、2、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2、李唐兵,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第2完成人,负责项目整体研究,负责项目示范应用。开展了变压器直流偏磁耐受能力评估技术的研究,开展了雅湖直流对江西电网直流偏磁影响的治理。对主要创新点2、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3、潘卓洪,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第3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广域多维直流偏磁仿真模型,提出了基于设置附加电位点的直流偏磁评估方法,针对雅湖直流及昆柳龙直流工程带来的偏磁影响进行了仿真计算和治理。对主要创新点1、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4、童涛,工程师,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第4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攻关,负责项目示范应用,提出了基于多源感知的变压器直流偏磁耐受能力动态评估技术,并进行了雅中-江西±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示范应用。对主要创新点2、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5、谭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第5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完成了直流偏磁电流快速高精度计算及区域电网协调治理方法研究。对主要创新点1、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6、王亮,工程师,安徽正广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第6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了直流偏磁抑制技术研究,研制了大容量氧化锌旁路的电容隔直装置,对主要创新点2、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7、鲁海亮,副教授,武汉大学,第7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了直流偏磁仿真计算技术研究,参与开发了直流偏磁计算专用软件。对主要创新点1、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8、胡睿智,工程师,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第8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攻关,提出了基于多源感知的变压器直流偏磁耐受能力动态评估技术,开展了江西电网直流偏磁同步测试和优化治理。对主要创新点2、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9、陈田,高级工程师,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第9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参与直流偏磁电流快速高精度计算及区域电网协调治理方法研究,开展了江西电网直流偏磁同步测试和优化治理。对主要创新点2、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10、王鹏,高级工程师,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第10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参与了变压器直流偏磁监测装置、直流偏磁优化治理算法的研发。对主要创新点2、3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以上内容接收全社会监督,如有异议,请联系:0551-65338380/13705699672/13705699672@zgd88.com